榆中文物小故事之二十七 丨《清代瓷帽筒
2024-09-24 12:48:01
榆中县博物馆收藏着两件清代瓷帽筒,“帽筒”又称“官帽筒”,官帽筒是清代官员放置花翎顶戴用的。此对帽筒通体着白色釉,釉色温润亮丽,光泽度较好,筒高12厘米,口径7.5厘米,筒壁所绘牡丹花卉雍容华贵,菊花清新雅丽,寓意着美好与吉祥。花卉上端书“春风秋色花开正香——时在庚戌年秋月书于亚轩江右作”。筒壁还有六个等距上下相交错的海棠花形镂孔,是为了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帽筒里面也可以放置香料。
帽筒最初用来放置官帽,对官帽起到承巧存放的作用,避免官帽折损变形,此时帽筒体现的是上层统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与古代玉器的使用一样,都是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表征,象征等级之差。清末到民国初期,帽筒因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被广泛接受,在同治、光绪年间普及到寻常百姓家,用途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成为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也用作女子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和家庭中的陈设瓷。
帽筒的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有吉祥寓意纹饰、人物故事纹饰、神话纹饰、花鸟纹饰等等,体现出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意识和审美追求。时至今日,国人已不再使用帽筒,转而使用更具实用性的衣架,帽筒因此也仿佛如昙花一现般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瓷器帽筒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至今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