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面板产业追赶20年 2019年产能有望全球第一

2024-10-13 11:39:53

  近几天,在评论中兴事件时,不少人对我国电子产业的评价是“缺芯少魂”。实际上,在10多年前谈起类似话题时,更常用的一个词是“缺芯少屏”。当时不仅缺芯片,还缺显示面板。为了改变“少屏”的现状,政府投入巨资支持京东方等企业发展。

  如今,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面板企业,在全球上也有了一席之地。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大陆企业显示面板出货面积达到6900万平方米,位居全球第一。

  与芯片产业一样,液晶面板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回顾液晶面板产业20年追赶之路,或能给芯片产业发展带来一点启发。

  1998年,中国大陆开始尝试自主生产面板,吉林彩晶从日本DTI(东芝和IBM的合资企业)引进了一条第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其后因技术、资金、市场等一系列因素而夭折。2003年,京东方宣布收购韩国现代电子TFT-LCD业务并投资建设第五代TFT-LCD生产线年成功投产,大陆自此告别没有自主液晶屏的时代。不过,由于面板行业当时开始进入衰退周期,京东方面临亏损。

  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指的是当某一种尺寸的液晶面板进入市场以后,由于满足了某方面比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需要,企业利润会猛增,其他企业看到此景就纷纷投资生产这种尺寸的液晶面板。于是产品很快供过于求,价格大跌,各家企业的利润骤减甚至陷入亏损。与此同时,面板价格的下跌让液晶显示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更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平板显示,这又导致产能不足价格上涨,然后企业再次投资扩大生产。

  事实上,液晶产业的特殊性在于,液晶显示有一个在社会中越来越广泛应用的过程。液晶面板的大幅度降价,使得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需求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冒出来。这也意味着,面板企业必须先承受周期中的亏损,并坚持投资兴建新一代生产线,然后才能迎来更大的产量及利润。

  曾经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液晶生产企业,就因在1993~1994年液晶面板行业进入第一个周期时削减了产量,给了韩国企业异军突起的机会。同样作为后来者的大陆面板企业,也是在行业进入衰退周期时加大扩张力度,实现突围。

  2009年,还在亏损中的京东方开始大举扩张,连续上马了合肥6代线代线,掀起了一场“液晶风暴 ”。一夜之间,全球主要TFT企业全部改变了对技术封锁的态度,纷纷要求启动在大陆建设液晶高世代线年,华星光电在深圳光明新区投资建设8.5代液晶面板项目。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在2018中国国际显示产业大会表示,过去的一年,大陆有多条面板线投产或开工建设,特别是10.5/11代面板线代AMOLED生产线开工建设,让大陆距离显示面板第一大产区的地位越来越近。面板产能有望在2019年成为全球第一。

  以京东方为例,2017年年报显示,当年京东方显示屏出货近4亿片,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智能手机LCD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市占率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市占率升至全球第一,电视显示屏升至全球第二,显示器显示屏保持全球第二。

  群智咨询研究总监张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崛起依赖政府的大力支持,包含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带动厂商积极地在中国大陆投资面板产业。其次,制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以京东方等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在面板行业不断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本地化人才,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制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产能扩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需求的拉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面板产业地崛起。”

  张虹提到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对于面板产业来说极为重要。面板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没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面板产业是玩不转的。同时,面板产业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方面如果政府不予支持,或者说提高获取土地的成本,任何面板企业都将很难进一步发展。

  比如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万平方米;重庆惠科(HKC)日前也刚宣布将投资400亿元在郑州建设11代液晶显示工厂。

  大陆面板的崛起,也为下游彩电厂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压力,而此前大陆彩电企业的液晶面板全部需要进口,缺乏对上游核心部件的议价权。

  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多媒体CEO王成告诉记者,“目前基本上从小尺寸到大尺寸面板,大陆厂商都有量产。85寸面板可能少一点,但这并不能说是我们的障碍,相信实现大尺寸面板大规模量产的时间不会太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陆已经摘掉了“少屏”的帽子,但是显示产业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与芯片产业类似,大陆面板产业核心关键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张虹告诉记者,“从上游材料的品类来看,国产材料覆盖率超过50%,但是核心关键材料依赖进口,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从金额来看,8代以上的高世代面板线的上游材料及设备的配套率低于10%,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仅从全球TFT-LCD用玻璃基板市场上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大陆面板厂商对外依赖程度非常高,90%以上的份额集中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几大厂商手中。事实上,大陆在高世代线用的玻璃基板上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目前已建或在建的10.5代线的玻璃基板配套全部依赖外部。

  “上游的国有材料以及设备厂商技术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张虹说,在很多尖端技术领域依然有待突破,暂时无法实现稳定的量产供应,是限制本土化配套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研究副总邱宇彬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韩企业之前先后依托于本地面板产业崛起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除了面板以外,不管是在化学材料还是基础工业机械方面,日韩企业发展时间都比较久,这个技术需要时间的积累。”

  事实上,大陆面板厂商也非常希望面板材料能够尽快实现本土化,但是材料的验证周期长、成本高,进程十分缓慢。“如果是在电视面板生产线上进行材料验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到最后一道工序结束,需要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每一次验证需要花费面板厂商至少500万元的成本。”华星光电COO赵勇在一次会上曾解释道,“验证机会成本实在太高了,所以我们非常谨慎。”

  相关部门也意识到进一步提升本土化配套率的时机已到。据中国电子报报道,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王威伟在第五届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技术市场对接交流会上指出,工信部正准备对进口设备政策进行调整,会将一些已经突破的新品种加入优惠政策名单当中。同时,工信部还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本土化材料和设备企业的发展。


本文由:彩票网_彩票开奖查询_体彩专家分析提供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彩票网_彩票开奖查询_体彩专家分析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