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意志:细数面板行业的前世今生

2024-09-02 14:17:30

  为什么要了解面板产业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曾经我国电子产业面临着“缺芯少屏”的产业困境,面板产业在崛起,而中国制造的半导体是否会走上面板产业的老路,逐步站稳脚跟?这自然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近些年,全球面板产业的产值稳定在1000亿美元左右,2016年接近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6年的液晶面板进口额是多少?322亿美元,接近全球产值的三分之一,而这还是京东方、华星光电建设的产线逐步释放之后的结果。在2010年,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是第四大进口商品,有木有很惊讶。当然,集成电路更是不讲道理,石油和铁矿石这种大宗品都甘拜下风。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市场大,我们需求多呀。

  目前的显示技术大概经历了显像管(CRT)到等离子/液晶的迭代,下一代主流的显示技术,目前认为是OLED。在CRT被淘汰的过程中,等离子和液晶决战华山之巅,最终是等离子倒下了。先说一下CRT,CRT显示器是靠电子束激发屏幕内表面的荧光粉来显示图像。电子枪将一堆电子从垂直与屏幕的方向射出来,然后在这些电子到达屏幕的途中用一个磁场影响电子的运动,使其发生偏转,最后电子就打在显示屏上成了一个点。从原理上来看,CRT的有点就是快,响应速度特别快,毕竟电子的运动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光速,所以铺满屏幕的过程相当快。但是为何CRT被取代了?磁场只能让电子偏转一个不太大的角度而发射管是要垂直于屏幕,要增大屏幕尺寸就要增加机身厚度。因此CRT电视发展到34英寸时已经力不从心,无论功耗还是体积都成为问题。

  等离子主要利用等离子气体被电离后再结合产生的电磁波来轰击三原色(红绿蓝)的荧光粉,来让显示单元显示不同颜色。和LCD液晶显示屏相比,等离子是自发光的,不需要考虑背光源的透光、视角度的问题,因此等离子色彩还原度、可视视角、无拖尾等各项画质指标均优于液晶。同时电子的传输速度快于液晶分子的传输速度决定了等离子的响应速度快于液晶显示屏。但等离子有个比较大的缺点在于分辨率。因为要考虑每次“电离”释放的电磁波不能捎带手“点燃”相邻的荧光粉,所以必须显示单元之间保持距离,减小密度。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体积容不下太多的像素,同尺寸,分辨率做不过液晶是必然。以前有句话说的就是小尺寸干不过液晶显示屏,42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是等离子的天下,但事实证明,一切皆是虚无。

  等离子为何在21世纪的头十年之间败得那么快?关键在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专利技术多数掌握在松下手中,迫使电视厂商只能把中心放在液晶电视身上。任何一个新兴的产业,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才能源源不断地保证资金、技术、人才持续供应,才能将蛋糕越做越大。以前业界认为液晶屏幕不能做大,或者做大了良品率不高的问题,就是在滚雪球般的市场积累中,逐渐迎刃而解了。随着液晶产品尺寸不断上窜,大尺寸产品放量之后,等离子的优势荡然无存。最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松下在2010年巨亏之后,自个儿关停等离子电视产线了,摇摇手说“不玩了,不玩了”,认输出场,退出显示面板领域,目前自个儿生产的液晶电视,接近一半的面板采购自LGD,另一半来自台湾的群创。至于在松下身后摇旗呐喊的长虹,结果如何,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主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日本厂商将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1985年至1992年是液晶推广应用阶段;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期,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

  在液晶面板领域首先称王称霸的是以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1964-1976年,夏普把生产计算器所需的3000个元件减少到3个:一只硅片、一个显示屏和一只太阳能电池。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研制计算器上的显示屏,1972年初,夏普花费300万美元,从发明了LCD技术的美国RCA手中购买了TN-LCD技术。在1973年4月,夏普推出了第一款采用LCD显示屏的计算器(EL-805)。而美国RCA公司的LCD工厂,在几个月后被关掉了,这大概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了吧。1980年,夏普推出的EL-826计算器,重量只剩下1.5盎司,一台也只卖23美元。之后夏普生产的计算器更小更轻,成本更低,消费者只花4美元即可买到一只夏普太阳能计算器,几乎垄断了市场。1988年,夏普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4英寸液晶显示器。

  到了1990年代,笔记本电脑的问世,推动了液晶产业快速崛起。1992年9月,美国IBM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BM 700C,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1992年,IBM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订单,这使得TFT-LCD找到了市场。从1991年到1996年,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年,日本在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份额占比高达90%--94%以上。伴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日本形成了平板制造供应链中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在几乎所有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至少有一家日本企业产业。就算风云变幻,日本国内的面板巨头已经一个一个倒下,日本在原料和设备领域的优势仍然持续到今天。

  1990年代中期,韩国的面板企业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韩国三星和LG两大公司在1995年实现了液晶面板的大规模量产。当年三星和LG进入这一领域,是因为发现液晶面板的技术结构和存储芯片非常类似(都需要半导体技术制作晶体管),而存储芯片一直是它们努力攻克的战略产业。1987年,三星集团不惜连续亏损7年,发展液晶业务。三星的液晶业务从1990年到1997年连续亏损了7年,在1991-1994年间,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LG的液晶业务从1987年到1994年,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持续亏损了8年。而韩国人把日本打趴,那就可以理解为趁你病要你命的逆周期扩张的故事了。

  在1995-1996年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韩国企业大规模投资新生产线代线英寸XGA等级的笔记本电脑面板。现代集团在1997年底建成了3代线,东芝与其签订了每月购买1万片12.1寸液晶屏的合同,还向现代转让了一些技术许可。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面板市场再次低迷,日本厂商虽然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但大多面临亏损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和LG却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战略,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继续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如此高的投资强度,让日本企业望尘莫及,也将三星推上了龙头宝座。凭借韩元贬值和生产规模扩大,三星到1997年末实现了“咸鱼翻身”。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 LG达到16.2%,名列第二;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

  当然日本人在韩国企业的穷追猛打之下也不是啥事都没干,不过,那样的结果估计不是他们想要的。1998年,日本企业在韩国人的凶猛攻势下,刻意高调地将技术转让给台湾企业作为反击。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日本在产能上的不足。当年共有6家台湾企业相继获得了日方的技术许可,从而进入大尺寸TFT-LCD产业,是年被称为“台湾TFT-LCD产业元年”。1997年第三次液晶产业衰退期,让台湾企业获得了进场机会。在1999-2000年短暂的上升期,产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从中获利。而随后第四次衰退,为新进入者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广辉、群创和统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时期进入。

  从这一条产线开始,京东方开始了它满满的融资套路模式:向政府或者特定的“战略投资者”增发股票以获得足够的资本金建设生产线。而建设一条生产线,整个上下游的配套不止能够促进当地的就业,还能带来极大的GDP政绩,极高的税收收入,政府当然一万个愿意,要钱给钱,要减税给减税,要地给地。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回收投资的本金(东方目前正在减持的两大股东就是以前进入的地方政府基金)。2008年3月,成都4.5代线月,合肥市已经把厂址土地准备好了,2009年4月,合肥6代线代线动工。

  而作为后来者的华星光电,是继京东方之后,第二个自主建线日,TCL与深超投资(代表深圳市政府)联合成立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双方投资245亿元,在深圳光明新区高新产业园建设一条8.5代线。TCL通过一名资深的台湾技术管理者(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总处长陈立宜,经历了5代、5.5代、6代一直到7.5代线的建设和销售;因连续亏损而辞职,被李东生揽入麾下),按照自主建线多名有经验的台湾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包括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处技术总监陈政嵘)。之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华星光电高歌猛进,全球最高世代的11代产线年初量产。

  比如说类似奥运赛事这类国际性体育比赛启动,市场对节能产品备货需求增加且价格调涨,面板产业往往会迎来旺季。因为行业的这种周期特点叠加寡头博弈的竞争特性,先做市场跟随,再做直接竞争,逆周期投资往往是面板企业改变产业竞争格局、后来者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式。在市场的衰退期,有庞大资金优势的新进入者可利用衰退期的时间窗口,对更高世代的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投资(华星光电第一条产线代线)。等到成本下降以及技术进步促使市场需求恢复后,新进入者便可引领行业进入新一轮鼎盛时期。历史上韩国在面板行业超过日本的时间点就起源于98年金融危机。21世纪初期的行业衰退,使得台湾面板企业市占率逐渐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而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后,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如京东方等企业迅速成长,最终改变了全球面板行业的格局。

  而1986年后,台湾当局也连续出台政策,鼓励扶植LCD产业的发展。1988年,台湾工研院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开始对TFT-LCD技术的攻关。而我国京东方与华星光电等企业的发展,那更是赤裸裸金山银山砸出来的。日本呢?缺乏举国扶持面板产业的决心和意志,市占率持续缩水。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砸出来的京东方、华星光电、深天马,我们的面板还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咽喉握在别人手中。十几年前贵到离谱的液晶电视,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半导体呢?进口额比石油还高的半导体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毕竟这是一个更大的市场,也是一个技术壁垒相比面板更高的行业,国家意志能不能砸出一片蓝天,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咯。


本文由:彩票网_彩票开奖查询_体彩专家分析提供

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 彩票网_彩票开奖查询_体彩专家分析 版权所有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电话:0898-0898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