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队生共长
教研员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这是我成为教研员后一直秉持的信念。或许是因为有一线教学的经历,我深知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困境。基于此,2018年我开始探索“团队式发展”理念和路径,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的方式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5年来,看到教师通过团队引领和个人努力取得专业成长、获得职业幸福,我也倍感欣慰。
专业阅读为成长奠基。工作以后不读书的教师不在少数,当自己不能持续汲取营养时,努力很可能变成低水平的重复。专业阅读旨在破除教师发展的“内循环”模式,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优秀同行的经验。为了解决教师阅读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尝试“读书打卡”,团队教师每天阅读20页专业书籍,每个月不少于8次。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教师坚持读书的意志,也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云衢中学教师刘予清,一年之内读完了《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刘徽的《大概念教学》、钟启泉的《课堂研究》等十几本专业著作,获取了大量专业知识并有效指导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专业写作为成长赋能。专业写作有助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每学期,团队教师都要完成一篇教学反思、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活动心得,每篇不少于2000字。此外,团队教师每学期还要完成一篇不少于3500字的教研论文。通过写作,教师时时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梳理专业阅读的收获并运用于教学。为提高教师论文写作能力,团队每学期开展一次论文研磨活动,教师分为5人小组,轮流指出组员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中山市第一中学教师温莹莹近一年写作20多篇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和10篇教研论文,其中部分论文经过团队研磨后顺利发表。
团队活动为成长搭台。近年来,我们组织了不少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契机和平台。比如听课评课、专家讲座、课例开发与展示、试题命题与展示、读书分享、备考经验分享、论文研磨等活动,活动过程中,教师竞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中山市实验中学教师潘琳西参加过许多次活动,在活动中历练、成熟,2023年的全市现场教学比赛他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同时也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实现了个人的快速发展。
课题研究为成长聚力。发现学术兴趣点,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经验,进而形成教育科研课题,这是一条有效的专业成长之路。课题能让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更聚焦。近年来,我带领教师申报了《基于言语形式的教材文本解读研究》《基于教材文本解读的阅读教学内容重构研究》《基于“学教评一体化”的学科大概念研究》等课题,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有教师受到启发后申报了与之相关的课题,明确了专业研究方向。比如中山市五桂山学校教师何榕主持了《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用类文本解读研究》,中山市三角中学教师陈秀君主持了《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我的课题组成员相继成为课题主持人,同时又带领其他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发挥了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有人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改为“一个人走得未必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又快又远”。在专业阅读与写作、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之间发生了共生效应,真正实现了共生式成长。